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杜鹃鸟吃什么食物?杜鹃鸟如何养

杜鹃鸟吃什么食物?杜鹃鸟如何养

日期:2021-11-01 12:20:50 编号:Z22339

导读:杜鹃鸟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别称杜宇、子规、催归等,为杜鹃科杜鹃属鸟类,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

杜鹃鸟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别称杜宇、子规、催归等,为杜鹃科杜鹃属鸟类,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杜鹃鸟吃什么食物吧!


杜鹃鸟吃什么食物?


杜鹃鸟大多为杂食性,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像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等都是杜鹃的食物,尤其喜欢吃松树的大敌——松毛虫。松毛虫是许多鸟类不喜欢吃的害虫,而杜鹃却偏喜欢其美味,一只杜鹃每小时能捕食100多条毛虫。另外,杜鹃也食其它农林害虫,所以人们又称它是“森林卫士”。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杜鹃鸟的常见种类


1、棕腹杜鹃:棕腹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分布于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北抵前苏联、东至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等地,多见于常绿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丛。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


2、四声杜鹃:四声杜鹃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东北直至海南省,国外广泛分布于东南亚。


3、黄嘴杜鹃: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间,下颌至鸟喙有带黄色的一个黑色弧形。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4、八声杜鹃:八声杜鹃体长21~25厘米,嘴形侧扁、尖削。雄鸟头、颈和上胸灰色,背至尾暗灰色,尾具白色端斑。胸以下淡棕栗色,上**均无横斑,叫声为八声一度。雌鸟通体为灰黑色和栗色相间。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及农耕区,包括城镇村庄。常被小型鸟群围攻,叫声熟悉于耳,但却难见其鸟。

杜鹃鸟在野外是以捕食昆虫和采食野果为生的食虫鸟,是益鸟.杜鹃是典型的食虫鸟,别的饲料都不吃,驯化之初只能用面包虫、蟋蟀和蓑蛾幼虫开食,如果能接受人工的软食,才有养活的可能.这种鸟在笼养时不会鸣叫,羽色又不漂亮,基本上没有人饲养这种鸟.如果是成鸟的话人工饲养驯化之初只能用面包虫开食,花鸟市场能买到,只要肯吃之后再加少量小鸡饲料或者鹩八饲料混合喂养,慢慢的减少面包虫的量增加饲料的量直到完全转化成饲料喂养.如果不吃的话还要进行人工强行填喂软食,用小鸡饲料加点牛肉碎末再加水拌成泥状,把鸟嘴掰开强行填喂,能接受人工填喂软食才有养活的可能.




杜鹃鸟有以下生活习性




一、生长繁殖



托卵寄生性杜鹃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杜鹃就把其杜鹃的鸟蛋推出鸟巢,并由养父母喂大.地鹃在低矮植被中用树枝营巢.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二、生活特性



杜鹃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像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等都是杜鹃的食物,尤其喜欢吃松树的大敌——松毛虫,故杜鹃素有"森林卫士"的美称,因此人们把杜鹃看成益鸟.




三、分布范围



非寄生性的杜鹃在北美洲的代表是广泛分布的黄嘴美洲鹃和黑嘴美洲鹃.小美洲鹃在美国限见于佛罗里达的南部海滨,也见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至南美北部.中、南美洲还有12个种非寄生性地鹃,有些种归属蜥鹃属和松鹃属(Piaya).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




我国最常见的杜鹃是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有时可长害半小时,鸣声好似"喀咕-喀咕","喀喀咕",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鸣叫的时候,头向前伸,尾羽上翘并散开.杜鹃性隐怯,常匿在多叶的枝枝上,因而常是闻其声而不见其面.繁殖时,性格孤独,雌雄不是终日成对生活.是典型的巢寄生者,自己从不筑巢,而将卵产于其它鸟的巢中.在不同地区内,杜鹃卵的形状、颜色随当地主要宿主不同而有差异,卵与宿主的卵难分,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卵壳粗厚,在我国华南一带,卵的大小为23×17.2毫米.孵卵期约为12-14天.雏鸟孵出后,将义亲的幼鸟挤出巢外,独享"养母"的抚育.杜鹃以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据河北昌黎果区检验鸟胃,其中鳞翅目蛾类幼早碎片占近78%,天黎蛾科大青水蛾幼虫占22%多.在国内,除西藏羌塘至今没有记载外,各地均有.




大杜鹃这种鸟喜欢把自己的蛋下到其他鸟类的窝里,让其他鸟类来喂养一个将来会长得很"庞大",甚至比它们自身要大十倍的婴儿!




杜鹃鸟的欺骗术



我发现,大杜鹃的欺骗是从雌鸟杜鹃袭击大苇莺的巢穴那一刻开始的.第一步,它趁大苇莺妈妈外出时,进入大苇莺的鸟巢,毁掉其中的一个鸟蛋.第二步,它会把自己的蛋下到巢里,夹杂在里面,然后迅速离开,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杜鹃鸟的欺骗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伪装高手,它所产鸟蛋的大小、颜色、花纹都和大苇莺的极像,足以以假乱真,以至于大苇莺妈妈都没有丝毫怀疑.大苇莺被欺骗抚养杜鹃的孩子,被称为杜鹃的"寄主".




大杜鹃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寄主,我发现在新疆地区,大苇莺是最合适的鸟选.大苇莺,俗称大苇扎,体长20厘米,嘴厚大而端部色深,上体暖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色.头部略尖,眉纹白色或黄色,无深色的上眉纹.国内仅在新疆有分布,筑巢于芦苇丛中.




大杜鹃为何会选中大苇莺来为自己育儿?除了它个头小、好对付以外,大杜鹃利用大苇莺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




第一,在新疆地区大苇莺巢数量较多,便于大杜鹃寻找和利用.在新疆,大苇莺的数量约是大杜鹃的6倍,由此可见利用大苇莺巢很便利.第二,大苇莺和大杜鹃都是食虫鸟,食性一致.这样一来,把孩子托付给大苇莺抚养,大杜鹃就不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或者吃不好了.第三,两者的交配期,孵化期,育雏期,重合度极高.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大苇莺是个脸盲症患者,对卵和幼鸟的识别能力极差,经常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得!可怜的大苇莺还会把大杜鹃的卵当作自己下的蛋来孵化,把大杜鹃的幼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抚养!




以上种种情况给了大杜鹃可乘之机.一场悲剧正在上演!我有幸记录到它整个骗局.




每年5月中旬,大杜鹃和大苇莺迁到本区后,大苇莺便开始选择配偶、占领巢区,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进行交尾并筑巢垒窝.而大杜鹃亦在这一时期进行交尾,但交尾后雌雄并不在一起.之后,大杜鹃就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交配之后,大苇莺夫妇均参与筑巢活动,巢筑在密蒲、芦苇、柳丛上.筑巢时,先用纤维状的茎叶连接在3~4株芦苇或香蒲叶上,然后衔取狗尾草、马唐、冰草、芦苇、香蒲及稻草等干枯枝叶,由低至高,从外到内筑成巢的外层,巢内铺垫物多为纤维状禾本科植物的根、茎.野外发现,大苇莺筑巢活动最早见于5月22日,最晚延至7月上旬,营巢活动的高峰期在6月5~15日.




这段时期,我常见有大杜鹃雌鸟高踞于树梢枝头,观望大苇莺的活动,时而站立不动,时而突然起飞.在大苇莺筑巢的6—8天内,大杜鹃常从枝头飞到巢位附近的低矮树上或到支撑巢位的香蒲丛上伸颈探头观望巢址、认定巢位,就像小偷踩点一样,这时常常可以见到大苇莺在巢区上空奋力驱赶大杜鹃的情形.




由于两者卵的大小、形状、颜色及斑点都比较相似,而大苇莺又没有严格分辨异卵的能力,也就只好将异卵一同孵化.而它们雏鸟的孵化期也基本相同, 11~13天后两种雏鸟都相继出壳,待全巢雏鸟孵出后,有了食欲时,大苇莺开始衔食育雏.




悲剧开始上演了.雏鸟孵出的第三天,大杜鹃的雏鸟两眼还未睁开,全身羽毛尚未长出,两腿还不能站立,便在巢中不断地滚动身体,把它身体接触到的大苇莺雏鸟一个个挤到巢边,然后一个一个地推出巢外,而自己则独享"养父"、"养母"的抚育.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大苇莺面对雏鸟竟然不能辨认,每天不辞劳苦地衔食喂雏,自己的孩子被赶出家也浑然不觉.经过二十多天的抚育,大杜鹃一经长大,离巢后便单独飞行,自由觅食,再也不向"养父"、"养母"亲近靠拢.大杜鹃这个忘恩负义的"孩子"便不辞而别,一去不复返了.

标签: 百科知识
本网所发布资讯来源网络,仅属作者个人主观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