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行情 » “不让农民下地,不让农机下田”还有理了?农时不等人,不能胡来

“不让农民下地,不让农机下田”还有理了?农时不等人,不能胡来

日期:2022-05-19 23:00:02 编号:Z34943

导读: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俗话说,农时不等人。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收获什么,这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节气时间按规矩来的。从古至今,都是这么个理儿。俗话又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种地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农时,便错过一季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俗话说,农时不等人。

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收获什么,这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节气时间按规矩来的。

从古至今,都是这么个理儿。

俗话又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种地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农时,便错过一季的粮食,便错过了一年的收成。

再往大了说,这是直接关系粮食饭碗的大事。

但是,近期有个别地方总有“不和谐”的事发生:

在5月初的时候,网上就流传一段视频。

视频中一位老农因为在疫情防控期间着急下地干活,被发现后被巡察人员批评,老农用大喇叭向全村道歉并作自我检讨……

而就在前不久,北方某产粮大省某县有人在网上留言称自己承包了一百多亩地,现在正值小麦灌浆的管理期,同时也是春玉米的播种期,而当地属于低风险区域,于是询问能否办理一个通行证以便可以按时种地管田。

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民众必须足不出户”……

要知道这时候正是农田里最忙的时候,但由于一些地方的封路贴封条,使得农民下不了地,农机也下不了田,只能干着急。

有的农民实在没办法,只好趁着巡察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清晨或半夜偷偷地下地干点农活……

这样的事听起来总是让人无语。

要知道,改革开放这些年里,我们的发展的确是日新月异,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同样,最令全国人民安全放心、底气十足的就是我们的粮食生产。

我国对于粮食生产十分重视,从不曾放松,这才使我们的粮食实现了“十八连增”,并且连续7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不仅是我们的成绩,其实也是我们保障粮食绝对安全的底线。

在经历了全球疫情后,全球粮食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再加上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的爆发,更将粮食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前全球粮食市场不仅价格高企,而且供需紧张,30多个国家都纷纷收紧了“粮袋子”。

这时,端稳粮食的饭碗,保障粮食的绝对安全更加重要。

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今年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那么,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由谁来实现呢?

以去年为例,去年粮食总产量为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了2.0%。

其中谷物产量占绝大部分,为12655亿斤。

也就是说,想要继续保障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那么重点就要保障三大主粮的产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稻谷、小麦和玉米。

而由谁来实现呢?

我国虽然近些年也在大力发展机械农业、规模农业,但由于国情的关系,当前农户种植仍然占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粮食生产,是靠农民一陇地一陇地这样翻出来的,如果农民不能下地,农机不能下田,又由谁去保障呢?

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三夏”生产视频调度暨小麦机收工作部署会上,特别强调要全力以赴打好小麦机收这场硬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

包括前段时间对于产粮大省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等毁麦事件,都在严厉查处,都是旨在守住农民200多天的辛苦和来之不易的夏粮生产成果。


同时,对于春播,也强调应种尽种,一亩地也不撂荒。

前不久,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生的劳动课进行了改革,其中增加了农业生产一项,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粮食的种植原理,就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令很多人拍手叫好。

而对于农业及粮食生产的普及或许应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而不仅仅是中小学生。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也拥有着五千年的农耕文化,所以农业及粮食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生存之本,更是精神之本。

不分青红皂白,无端“一刀切”式的阻碍农民下地、农机下田,就是忘本。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标签: 农业行情
本网所发布资讯来源网络,仅属作者个人主观观点,与本网无关。